房子是不是已经限制你对生活的想象力了?

房谈LIVE 2017-12-13 16:13:42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12月13日,清华大学(建筑学院)——旭辉控股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(以下简称CSC)向大家提出并解答了这样一个命题。在这场科技感十足的“重构理想·家 CSC实验宅一号单品发布会”上,Ai首次被真正引入到房地产当中,试图解决房子的负担和房子如何更懂住户的问题,也首次让人们思考人与房子

12月13日,清华大学(建筑学院)——旭辉控股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(以下简称CSC)向大家提出并解答了这样一个命题。在这场科技感十足的“重构理想·家 CSC实验宅一号单品发布会”上,Ai首次被真正引入到房地产当中,试图解决房子的负担和房子如何更懂住户的问题,也首次让人们思考人与房子之间的关系。

2015年CSC成立,它是旭辉集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、社科学院、土水学院等相关院系和学科的学术研究团队,共同成立的联合研究机构,在可持续的理念指导下,开展了包含居住行为、城市与居住、居住环境、建造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。历经近三年时间,已完成多项具有很高学术以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,并于今年打造出地产界排名前列实验宅。据孔鹏先生介绍,除了在建造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外,因为人工智能的引入,一号实验宅实现了建筑由“居住的机器”向“机器人”的进化。

人工智能时代,正如苹果与特斯拉所带来的行业革新,作为打破旧世界的革命者,CSC试图提出未来人居的主张——让房子会思考,更懂用户,从而减轻居住的负担,让生活更加舒适与轻松。

打破房子的第二堵围墙

如今的大规模批量建造的房子有两堵墙,物理隔墙与生活隔墙。钢筋水泥赋予了房子的排名前列堵墙,行业发展至今产品模式已经定型,可以选择的产品非常有限,管道在哪,厨房、厕所在哪,这是一个标准公式,无法改变。在排名前列堵墙的限制下,第二堵墙随之而生。买了怎样的房子,生活方式也随之被规范,房子限制了对生活的想象。CSC此次要做的就是打破第二堵墙,突破固有的思维桎梏,重新定位房子与人之间的关系。

这实质是以用户为导向的设计逻辑。作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的孔鹏先生对此深有感触,在其现场的演讲中,他提到现有围墙的产生主要源于人们对建筑初衷的遗忘。在建筑建造中,以人为核心最该关注的是内部空间,而现在人们往往将关注点更多的聚焦到了围护结构上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当我们说要建一个300米的超高层时,大部分人关注的都是外立面是什么样子的?形态是什么?而不是关注其内部空间组成,是否合理是否好用。过去房子的设计导向,更多的是考虑设计造型与标准化,思考如何提升建造的效能,但用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,这使得两者之间在时间的流逝下必将产生冲突。因为标准化的户型难以满足居住多变的需求,也无法升级,但对用户而言,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生活效能较大化的展现,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。

现有的模式难以解决这一问题,所以CSC选择另辟蹊径,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房子为居住所带来的种种问题。

“旭辉一直在思考有没有机会在更健康的环境下提供更有效的空间,这要求我们定位要精准,比用户更了解用户行为。旭辉希望通过数据采集、数据分析,还原居住行为,最终实现好的解决方案。”孔鹏提出变设计师导向为人居行为导向的设计逻辑。

这就是CSC平台成立的契机。2015年,由旭辉集团发起,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、社科学院、土水学院合作构建CSC平台,集合30多位国内外先进专家学者,从用户行为入手,进行与未来人居相关课题研究,试图在解决人、城市、资源、环境等一系列人居生活问题中取得成果。

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开始追随一些国际健康标准,但这些标准是否真正适合国内的居住环境?这就好比一件定制的服装,一米六的人穿着很合身,但让一米八的人来穿这套衣服,就一定是不合身的。问题不在衣服,而在于应用的条件不同。CSC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基于中国的实际环境、居住者的特点出发,定制适合中国人居的健康环境标准。

除了健康标准之外,空间效能也是CSC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。你的房子有多少空间是长期闲置的?这个答案也许你也回答不清。CSC通过用户行为研究后发现,在室内这样一个非常私密的生活领地,一些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,比如CSC研究成员研究一个两居室内的行为热力图,发现其中一个朝北的用作书房的居室几乎是空着的,这意味着空间效能利用并没有较大化,如何将不同时发生的行为尽可能的叠加起来,以使得空间效率较大化,这是CSC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。

为了能够切实的解决这些问题,CSC打造了一号实验宅,它不仅是CSC在探索居住问题上的的排名前列份答卷,而且将是多个研究课题的实验平台,在此将进行各种基于真实场景的居住实验,不断采集多维度的数据、加以分析,探索环境、空间、健康与人居之间的关系,以推动未来人居的不断迭代升级。

打造通用底盘,让房子组装

为提升空间效率,CSC在研发端以居住行为为导向的设计逻辑,给产品注入了更多可能性。首次提出了通用型底盘的概念,通过效能设计、维护体系、统一模数、统一接口来实现。实验宅实现了将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模数化处理,在二次装修与未来的改造升级时,可以实现模块之间的任意调换,且不会造成装修污染与结构破坏。同时,将所有的管线调整为横向管线,就好像一个通用型的底盘插座一样,不同模块根据需求可调节安插。

除此之外,实验宅更是重新定义了传统住宅的管井空间,变成了维护空间。家中一切需要定期维修维护的设备,如卫生间的管道、新风机的主机、热水器等全部移到户外公共走廊中,一方面较大化的节约了户内空间,同时让维护与维修更为便捷。

基于管井这一设置,实验宅内获得了更多的可用空间,而CSC的专家们在此基础上将空间收纳功能较大化呈现。据统计,实验宅不到四十平方米的面积,共有9个立方米的收纳空间。无论是在厨房、楼梯、洗衣空间还是卧榻,都设计了收纳空间,确保了房子是以人为中心,而不被各种日常生活中多出的杂物影响居住舒适度及心理健康。

“我们不希望房子捆绑人的生活方式。”作为CSC研究中心的副秘书长,刘晓征谈到,“其实我们给产品注入了各种可能性,在一个空间里面,大家可以有选择,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,而这种选择需要改变的并不多,但对未来住户来讲,在不同的居住阶段,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。”

不让房子“绑架”健康

在限制了你的自由之后,也许,你的房子也在“绑架”你的健康。

吃饭时需要怎样的灯光?运动回家后室内空调的风速与湿度是否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?

对于用户而言,长久以来有个很大的误区,那就是室内的光、水、空气等一定是符合人体健康标准的,但是,每个人的喜好都存在差异性,对于环境的适应度也有着不同的要求,也许你认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健康。

CSC通过研究发现,居住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环节事实上就是健康的隐患,CSC针对人居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因素入手:日常呼吸的空气、饮用的水以及受到的光照,三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。今年11月,在清华大学举行的“为未来人居而来——居住建筑健康环境标准发布会”上,CSC正式发布中国居住建筑健康环境三项标准,为定义未来人居提出了标准。

目前,空气、水、光,这三项标准已经在实验宅落地。针对空气,实验宅的AI系统会随时检查房子的状态,提前调节室内新风风速、温度与湿度,确保无论用户何时回家,都拥有一个最健康的室内环境。此外,AI系统还能根据用户行为营造不同室内环境,譬如运动时,它会自动调节风速和温度,让用户更加舒适。

针对光,实验宅根据不同时间段用户的生活状态,提供不同照度及明度的光。早晨柔和的灯光自动亮起,相比刺耳的闹钟,柔和的灯光更有助于让人健康的切换睡眠-唤醒状态;用餐时敲击两下餐桌,灯光自动调整到用餐模式,灯光更加柔和,切合用餐时需要的氛围意境;在夜间起夜时,按下床头的随心开关,夜灯将一路亮起,且起夜时卫生间的灯光,会与白天有所不同,它会自动调节到睡眼朦胧时能接受的灯光亮度,保证睡意不流失。

与此同时,实验宅所采用的装配式装修方式,相对于传统的装修方式,对整个空间的环境来说,内生的污染是很低的,这从根源处降低了居住空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,也减少了房子对于人体健康的威胁。

让AI拯救智能

用一个可视化遥控器控制着家中的每一个设备,这就实现智能化了吗?并没有。

真正的智能化是让生活更加便利,如此复杂的操作,使得智能不再智能。智能家居时代的房地产行业走了太多的弯路,这属于技术手段对想象的限制,CSC一号实验宅全面引入了i享空间的全套AI系统。

“i享空间”为实验宅量身定制开发的内驱核心,核心技术建立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基础上。i享科技CEO王昊如是阐述i享空间开发背景:技术真正的进步是为人服务,是让人感受不到技术的存在,把人的需求和体验放到首位,技术手段应该较大化的隐藏。所以,i享的技术研发理念就是给人最贴心的关怀,但并不需要人去操控。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也是能够自主的去感知人的偏好,学习人的行为习惯,并通过复杂的场景测算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自主决策。而这一次就是基于物联网、大数据,通过人工智能庞大的运算量在后台自主实现的。用户只需要享受符合自己需求的舒适环境就可以。

“人的生活是有曲线的,在不同的时间点,对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的需求并不一样,比如睡觉、刚运动完或者不在家的时候,但每个人的这些习惯和诉求并不一样。此前针对这些个性化习惯诉求,传统智能家居采取的解决方式是遥控控制,最多将原来的一堆遥控变成另一种介质:手机或平板电脑,这并不真正的舒适。”

遥控家居并没有降低居住生活负担,人类也并没有因为技术而让生活更便利。但事实上科技有能力做这种变化。

以运动回家后的状态为例,业主可能需要温度再低一些,特别需要室内这半个小时气温是18度,但之后还是调回去,这种瞬时变化在i享空间上的操作系统上滑动一下就可以,只是系统不会有任何记录。但是如果每天都调18度,它就认为你这个时候喜欢18度,一段时间后就变成18度了。这就是i享空间的自学习功能。

日常生活并不需要科幻电影中的科技感,一开始的科技感可能是新鲜猎奇,但长久的生活是要让用户觉得便捷且舒适。AI住宅就是有这样的魅力。

但居住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,今天很炫酷的技术未来可能过时,而提前预判未来事实上没有意义,那么未来房子应该怎样来为用户服务?抱着对未来人居的思考,实验宅为未来保留了可能性。

实验宅更像一个“通用型底盘”,上面所承载的各项软硬件并非一成不变,就像苹果手机一样,实验宅及i享空间相对的软硬件都可以后续增加、灵活变化。而房子现在就是住的,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,可以接入一切可能接入的东西来适应。

一号实验宅只是CSC研究成果的排名前列步,未来更多的为健康人居、效能空间服务的研发成果将不断实现。以最前沿的学术力量为支撑,以一线企业的积极实践为基础,以较具未来感的技术为手段,在CSC研究中心、旭辉、i享科技的强强组合之下,我们会看到更美好的未来人居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