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太原,你较先想到的是什么?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你喜欢一座城,不在于它有七种或是七十种奇景,而在于它对于你的问题所提示的答案。
——卡尔维诺《看不见的城市》
柳巷,无疑是太原最出名的繁华之地,这里聚集了太多的老字号,作为一个太原人,一个月不来个几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太原“混”。这里,曾经是当之无愧的CBD。
逢年过节的钟楼街,是太原最热闹的地方,也是柳巷较先兴盛起来的地方。老太原绝大多数的商铺都是从这里起家,曾听老一辈讲,那时候结婚用的皮箱、缝纫机、自行车等大件儿,不来这里,特别置办不齐,有的还要预定,当时的钟楼街是太原当之无愧的市中心。
依稀记得小时候,吃饺子一定要认一力的,元宵要吃老鼠窟的,衣服要穿华泰厚的…这些柳巷老字号,承载了无数太原人的岁月。
解放路往北的太原古清真寺旁,可以买到很好吃的牛羊肉,小的时候一到冬天就等着父亲买肉回家涮,而且他们家量大实惠,经常需要排队去买…
太原的城中村夜生活那叫一个丰富多彩,各式各样的小吃,形形色色的人,饭馆、网吧、服装店、小旅馆、台球厅,在一条胡同都可以找的到。
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,人与人的亲密也远非现在高楼里邻居互见不相识可比,邻居阿姨和妈妈亲如姐妹,邻里叔叔同爸爸宛若多年老友,他们一起聊天、逛街,打牌、酌酒,那种自在的时光每每回忆起来都心生摇曳。
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城市品牌的汽水,太原也不例外,如果问老太原口渴了喝点啥?那他们一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你,太钢汽水。
但太钢其实不止有汽水,它像一座微型城市般,工厂、宿舍、医院、学校、文化宫一应俱全。太钢的立交桥,是原来太原少有的一座立交桥,一到傍晚,这里便开始繁华起来。
旧时的迎泽公园无论什么时节,都是太原人休闲的天堂。随着春风摆动的柳条,夏日断断续续的蝉鸣,无边秋色下沁人心脾的菊花香,银装素裹的冬日迎泽,都深深印刻在每个太原人的脑海中。
迎泽公园的大象滑梯不知磨坏了多少条裤子,小朋友们仍旧乐此不疲的跑上跑下,那是太原人心中最美的童年。
那个时候的太原,大街上几乎是面包车的海洋。那个黄色的小面包车,真的伴随了一代人的出行,冬天时不时从门缝吹点冷风进来,也是别样有趣,可那也算是一种“高端出行”。
更多时候是风靡一时的“28”,跨着它来到心仪的人儿身前,小铃铛摇一摇,她欢快的坐到后排,一起满大街遛弯,顺便到柳巷小吃林喝个蜜汁梨汤,去宽银幕看个电影。天冷了就坐个公交,看窗外的四季变换,至于路上的小黑盒子桑塔纳,那就是妥妥的“土豪”无疑…
清和元的头脑,早上来上一碗,一整天的心情都是美滋滋;
六味斋的酱肉,每到过年过节那是要排队去买的;
刀削面、手擀面、河捞面、剔尖、擦尖、揪片儿、猫耳朵…太原人的面食那是一周七天不重样;
三五亲朋小聚,来个大烩菜,上个过油肉,这是别的地方不能理解的;
至于太原人的吃醋情怀,一辈子可能也改不掉,它就是较好的调味品。
如果说太原人听过最多的话是什么,那特别是“磨剪子来,戗菜刀~”一声声吆喝传遍大街小巷,师傅在磨刀石上洒点水,砂轮打磨一番,刃口重新变得锋利无比。你小时候有没有学着吆喝过?
柳巷的捏面人也是一绝。面人师傅带着行头,再加一双灵巧的手,想捏什么就捏什么,那些栩栩如生的面人,是小时候的最爱。而现在,已经几乎看不到这些手艺人的身影
巷子口的剃头、刮脸,是老爷子们的最爱。那时候流行的“板儿寸”,就全都出自他们之手。如果哪个师傅手艺精湛,则会获得大伙青睐,他不在的时候谁来都不好使,必须等着剃个头、刮个脸,那叫一个清爽。
还有街边弹棉花的、修手表的、纳鞋垫的、爆爆米花的…现在好像都消失在了高楼大厦中…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