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太原人 太原荣升二线城市,这个区未来前景无限 身价暴涨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迎泽区部分:位于府城片区,选址路段包括皇华馆巷、上官巷、文津巷(含文庙巷局部)、万寿宫巷、狄梁公街、上马街(杏花巷—狄梁公街段)、杏花巷七条历史街巷,整治改造范围涉及沿街道路两侧区域,总长度2.1公里,整治改造范围总面积约16.8公顷。历史文道迎泽区示范段串连了皇华馆、张氏民居、文庙、崇善寺、皇庙、山西大学堂旧址、博爱医院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。
内容主要包括:道路工程、排水工程、照明工程、管线综合、绿化建设工程、街道景观整治工程、历史民居修缮工程等内容。
太原市实施府城文道建设,是要将充分利用府城区域资源,激活旧城潜力。整合府城内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,统一设计路面铺装、标识系统、文化符号、街道家具等要素,改造断面,拆违增绿,整合链接府城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,创造文化味道浓郁,环境品质舒适的旅游观光线路。
按照规划,整个府城文道长约24.5公里,将串联起数量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,形成府城的历史文化观光线路,是展现太原城市新形象,彰显“最太原”文化魅力的重大举措。
规划中的太原府城文道串联了钟楼街、督军府、文庙、拱极门、城隍庙等太原府城内的历史遗迹。
未来,长约24.5公里的府城文道将把太原诸多历史遗迹串联起来,届时在太原老城区游走一圈,即可充分的感受到浓厚的太原府城历史文化气息。
根据规划,钟楼街片区内帽儿巷、酱园巷、钟楼街(帽儿巷以东段)、桥头街、地藏庵、靴巷、二市场巷、南仓巷、南仓巷东侧规划路、阴阳巷、西校尉营(中校尉营以北段)、四岔楼,11条道路性质全部改为步行街。
督军府,始建于北宋初期,千余年来伴随着改朝换代,历经沧桑,屡经修缮一直为山西的政治中心和决策者府邸。作为迎泽建筑地标之一,今年有望对外开放,在二号线试通车的加持下,督军府与改造完成的钟楼街将别有一番盛景。
建筑规制严格按照孔庙建制修建,整体建筑呈左右沿中轴线对称,南北纵深发展为三进院落,由亭、殿、门、庑、祠组成,坐北向南,占地面积3.1万余平方米,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,较之原庙更为恢宏、庄重、婉雅、俊逸。在修建之时为了营造肃穆的气氛,种植有大量的柏、槐等古树木,现在依旧保存完好,一片苍松翠柏的景象。
拱极门,俗称小北门,始建于明朝洪武九年(1376年),是太原市八座古城门中从未更名的一座城门,也是当地至今少有保存完整的古城门。
太原城里有条历史悠久的老街,过去老一辈的太原人都叫它是城隍庙街(现在的城坊街)。太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 (公元1370年),明万历二十七年(公元1599年)重修。史料记载其占地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,庙内有四进院,前院有亭阁,作供奉祭祀场所,中为正殿,内供城隍爷神像,后为寝殿,是太原历史的缩影。
除此之外,陪伴了太原人70多年的城市地标五一广场,作为太原市民的精神地标,现也迎来整体改造,将在在广场中轴线位置上设置首义门、国旗、雕塑三大主题元素,强化南北广场空间轴对称,以“千年城道”理念拉通南北广场,再现“锦绣太原城”的盛景,增强太原市的吸引力、影响力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